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自从2007年7月,中国民航局公告"2010年之前暂停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请"之后,到今年5月份,已有近六年的时间未受理设立新航空公司的申请。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云南瑞丽航空和山东青岛航空两家新航企筹建初审获批,紧锁六年的大门豁然敞开。
这两家获批筹建的航企最引人关注的是它们都是由民营资本控股,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日前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说"民营公司将成我国民航业发展生力军",这让业内纷纷讨论,民营航企的第二轮热潮即将到来。
2004年,民营资本首次获准进入航空市场,随后掀起第一波民营航空热潮。2007年之前,民航业的发展可以用"火热"来形容,新航企接连成立,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这种爆发式增长也带来一系列问题。2007年夏天,民航局选择给行业降温,这一降就是叁年。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航空业一下子从巅峰掉入谷底,直到2009年、2010年才逐渐恢复。然而2010年,又发生了河南航空伊春空难,民航局继续暂停受理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
在这六年冰封期中,第一波民营航空热潮中建立的民资控股航空公司大部分没能生存下来,而最终挺住的民营航企,已逐渐走出萧条,像春秋、吉祥都已经获准运营国际航线及京沪黄金航线,目前都进入了证监会的滨笔翱排队名单。现在民航局航企成立的审批闸门已经重启,业内预计第二波民营航空热潮即将到来,这次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和上一波有何不同?在六年冰封中活下来的民营航企的盈利表现被认为比叁大航还好,是否该看好民营航企的未来?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评论这个话题。
两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航企筹建初审获批,加上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民营公司将成我国民航业发展生力军",很多业内人士表示,民营航企的第二轮热潮即将到来,接下来,会有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吗?
邹建军:这两家现在提出申请筹建的公司,有各自的特点和背景,瑞丽最早提出要进入通用航空领域,但是之后在通用航空这一块并没有像大家预测的那样很快出现管制放松,而且也没有出现市场井喷现象,这样申请筹建运输航空也在情理之中。2004年、2005年时候,我们认为是整个航空管制放开,是受大政策的改变。现在更多是航空经济的驱动,尤其是地方政府它的这种主导力下可能产生一种新的动向。
如果更细致地对比这一波和上一波热潮,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在政策、环境、主攻市场上,是不是出现了很大变化?
邹建军: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2004年到2007年叁年,整个行业的平均客座率从不到70%发展到今天的80%以上,民营航业的高速发展加上政策放松,使得大家的机会多了,从去年开始,整个行业的增速放缓,从两位数的增长进入个位数的增长时代,市场需求从各个方面来讲压力增大。
第二,从竞争的角度来看,虽然叁大央企存在,那时一些地方性航空公司的独立性挺强的,比如上海航空公司、深圳航空公司,但今天市场发生了极大变化,叁大航的规模远远高于当时的情况,同时海航他们也在以滚雪球的速度发展,出现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发展,这样整个市场的集中度远远高于2004年、2005年,新兴力量的竞争优势在哪儿?市场竞争必然面临政策问题。政策从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事实上,我觉得新兴力量这个时候进入,或许时机不是那么好。
从航空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民间资本进入航空是大势所趋吗?
邹建军:不能这么说,首先看是什么资本进来,这种资本进来是不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不好去用投资主体这个概念去说明。但由于新的进入者带来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或经营方式的变革,肯定是这个行业需要的,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果没有这些鲶鱼出现,整个市场可能很难见到更多活力。
进入第一波热潮的民营航企,由于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活下来的不多,但是活下来的表现还不错,比如春秋、吉祥,它的盈利表现被认为比叁大航还好,是不是看好未来民营航空的发展?
邹建军:春秋、吉祥存活下来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未来民营航空必须思考自己的战略是什么,这个战略的趋势究竟有多强,这个战略和其他现在市场上已经成为领头羊的竞争者相比,优点在哪儿,如果这个找到了,我相信它有很好的发展机会。